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学院发展正处在能量蓄积释放期、政策机遇窗口期、后发赶超关键期。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定创建职教本科目标不动摇,抢抓发展新机遇,谋实发展新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精细化管理保障工作精细化落实,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标志性成果,为我市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预期目标是:各类招生争取达4600人,其中高职3000人,中职(技工教育)600人,开放教育1000人,中高职全日制办学规模保持10000人以上;完成社会化职业培训3000人,技能等级认定6000人,创业培训700人,继续教育培训2000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引进专业教师40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育取得新突破;加强技能大赛工作,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争取达30项,力争在国赛乃至世赛中获佳绩;进一步拓宽就业市场,不断提高毕业生本市就业率,争取超过36%。
重点做好以下9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力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落实落细学院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各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整改落实,用整改的实际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深化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发展。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全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等示范引领作用,巩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建设成果,持续把党建和思政工作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正风肃纪,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加快升本创建,坚定把握高质量发展主要抓手。学习借鉴经验做法。赴南京、芜湖、合肥等省内外升本成功的高职院校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请专家指导学院升本工作路径举措。充实专班工作力量,加强政策学习领悟,准确把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为升本工作提供良好理论支撑。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全面细致分析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制定对标达标工作实施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制定升本工作年度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做好分工、加强协调,推动升本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补齐硬件短板,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条件。深入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智慧校园平台升级,教室信息化升级、课桌椅更新和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后勤保障设施维修改造,不断改善基础条件,推动办学条件尽快达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持续改造完善实验实训室,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积极申报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加强学生宿舍建设。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推进建设学生宿舍项目,打造标准化宿舍,为升本扩大办学规模打下基础。
(四)优化专业布局,稳步强化高质量发展核心支撑。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紧密对接省、市产业需求,稳妥推进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专业建设迭代升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加强一流课程资源建设。通过校企共商共建共享等方式,申报建设专业教育资源库、一流核心课程、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优质教材等项目。深化“三教”改革,注重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系部布局调整。围绕重点专业群,按照1个系对应1个新兴产业的要求,谋划推进现有教学机构重组整合,扩大系部办学自主权,推动系部建设上台阶。
(五)深化产教融合,有效集聚高质量发展企业力量。申报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推动开发区(园区)、行业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深度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申报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企业学院、产业学院,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服务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组建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工匠学院建设发展。对接市总工会等部门,聚焦工匠学院6个方面建设任务,发挥特聘导师作用,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技能等级认定、技能竞赛交流等活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技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六)推进一体办学,深化拓展高质量发展办学空间。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主动对接三所中职学校,办好1个高职专业学院和2个高职中专分校,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汽修等合作专业一体化培养方案,扩大一体化培养规模。推进职普融通。加强与普通中小学合作,积极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技能成才的理念。加强与安徽工业大学等普通本科院校合作,努力扩大专升本联合培养规模,推动中高本衔接培养,打通职教学生成才通道。推进技工教育、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用好人社系统政策,积极争取有关项目资金。推动承接的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有关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完善继续教育功能,推动开放教育更好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
(七)强化队伍建设,深耕厚植高质量发展人才资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严把德才标准,加强年轻干部选拔任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与监督管理,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做到“忠专实”“勤正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编制周转池制度,加大教师招聘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扩大兼职教师中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行业技能大师等高技能人才数量,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教师课堂讲授、实习实训、教科研等方面督查,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八)优化治理体系,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管理水平。健全制度体系。实施好新修订的学院章程,进一步修订完善出差、报销等基本管理制度,推进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改革,落实教学、科研、技能大赛等激励制度,健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动力。加强精细管理。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校园基本建设。深化推进办学空间优化调整和资源共建共享,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益。落实重大事项面议制度,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统筹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效落实。加强工作督查。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基建工程、招生就业、职称评聘等重点领域督查,确保干成事不出事。
(九)保障校园安全,用心营造高质量发展和谐环境。坚持依法治校。落实《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加强宪法、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学习,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保障学院改革与发展。坚持以师生为本,规范落实教代会、学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参与学院民主管理的作用。深化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内部安全防控网络,推动“三防”建设提档升级,为安全稳定工作提供有力有效基础保障。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善教学、实训、考试、疾病、舆情等各类安全工作应急处置工作方案,落实常态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加强消防、交通、餐饮、网络诈骗、危化品、校园欺凌、校园贷等安全教育宣传和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强化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有效化解舆情和矛盾风险,确保校园和谐稳定。